記者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了解到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期公布了148批次監督抽檢結果,其中,不合格樣品5批次,合格樣品143批次。
不合格樣品5批次,分別為:
1.糕點1批次,山西金麥穗食品有限公司(標稱生產企業地址: 太原市尖草坪區綠果路18號)生產的紅棗蛋糕,生產日期2018年5月18日,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檢出值為0.8g/kg,標準規定≤0.5g/kg;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檢出值為2.1,標準規定≤1。
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作為食品添加劑,廣泛用作防腐劑,對霉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妒称钒踩珖覙藴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糕點中的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最大使用量為0.5g/kg。防腐劑超范圍使用的原因可能是個別企業為防止食品腐敗變質,超范圍使用了該添加劑,或者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含有該添加劑。
2.蜂產品1批次,山西圣康蜂業有限公司(標稱生產企業地址: 晉城沁水縣龍港鎮定都村)生產的土蜂蜜,生產日期2017年12月26日,氯霉素檢出值為1.46μg/kg,標準規定為不得檢出。
氯霉素是一種廣譜抑菌劑,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秳游镄允称分蝎F藥最高殘留限量》(農業部公告第235號)中規定,在所有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氯霉素。蜂產品中檢出氯霉素的原因可能是:一是蜂農為防止病蟲害而非法使用禁用獸藥氯霉素,二是養蜂地域的環境受到污染。
3.餐飲食品(花生制品)1批次,太原市小店區牛轉八喜乾坤火鍋店加工的油炸花生,生產日期2018年4月9日,黃曲霉毒素B1檢出值為56μg/kg,標準規定為≤20μg/kg。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規定,黃曲霉毒素B1在花生中的最大限量為20μg/kg;ㄉ破分悬S曲霉毒素B1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花生原料在儲存過程中溫度、濕度等條件控制不當;生產(加工)前對原料把關不嚴;精煉工藝不達標或工藝控制不當等導致。
4.飲料1批次,太原市綠城源水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桶裝飲用水,生產日期2018年7月16日,銅綠假單胞菌檢出值n1=8,n2=9,n3=4,n4=3,n5=2CFU/250mL,標準規定n=5,c=0,m=0CFU/250mL。
銅綠假單胞菌是常見的細菌之一,常存在于潮濕的環境,如土壤、水、空氣中,該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在機體抵抗力降低等特定條件下可致病。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一是原料水體受到感染;二是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殺菌不徹底;三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
5.水果制品1批次,運城市南風購物中心有限公司臨猗分公司銷售的標稱稷山縣新昌勝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稷康特制稷山蜜棗,生產日期2018年6月1日,菌落總數檢出值n1=1.2×103,n2=9.4×102,n3=1.4×103,n4=1.5×103,n5=2.3×103CFU/g,標準規定n=5,c=2,m=103,M=104CFU/g。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企業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針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責成相關市局及時進行核查處置,采取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風險,督促企業查找原因,消除隱患。消費者如果在市場上發現被通報的不合格食品,可撥打12331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