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記者 付銳王萌
截至2015年底,我省有6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人口310萬人。要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我省扶貧開發已經進入“啃硬骨頭”的沖刺期。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我省將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八大專項行動,“互聯網+”扶貧行動就是其中之一。1月7日,省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素君,省扶貧辦規劃項目處處長郭良才,衡水貴和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貴三位嘉賓做客河北新聞網直播間,就我省如何開展精準扶貧、如何開展好“互聯網+扶貧”與網友進行了互動交流。
精準扶貧關鍵是要切實做到精準
從2014年開始,衡水貴和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依托扶貧政策,幫助棗強縣八里莊村村民脫貧致富。張全貴介紹說:“兩年前,八里莊村大部分村民主要靠糧食種植為生,一年只能掙四五千元,F在農民把土地都流轉給我們公司,每年能領2萬元流轉費,還可以在公司上班,人均月工資2000多元。這樣算下來,農民的人均年收入兩年增加了8倍多。另外,我們公司還為村民建造了聯排別墅,村民通過房屋置換,家家戶戶都能搬到小別墅,居住環境將大為改善!
王素君委員認為,八里莊村扶貧項目是全省推行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所謂精準扶貧,就是根據每個貧困地區、每個貧困家庭的實際情況,實行菜單式、實名制管理,制定有針對性的扶貧措施。
近年來,我省不斷創新扶貧機制,統籌多方面資源,牢固樹立“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理念,嘗試多種方式、探索不同途徑來幫助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
郭良才介紹,我省按照貧困地區具體情況,針對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不同類型的貧困狀況,實施了“六個一批”工程: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對不適宜生存發展、生活成本高的貧困人口,實行異地安置一批;對環境破壞嚴重、生活貧困地區,通過涵養水源、生態保護脫貧一批;對不能正常升入高中、大學的貧困家庭,通過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實行社保政策兜底一批;對有大病和常年慢性病的貧困人口,實行醫療救助脫貧一批。
王素君委員認為,實施精準扶貧要從全局謀劃,由點及面形成全省一盤棋,并針對具體的村、戶制定扶貧對策,做到精準到人、精準到戶,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
讓貧困地區與市場無縫隙對接
2015年10月,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河北省“互聯網+扶貧”行動實施方案》,其中提到,通過促進互聯網服務企業與扶貧領域深度融合,逐步提高扶貧工作在線化、數據化水平,實現貧困地區、貧困村、貧困戶與先進生產要素和社會力量的有效對接。隨后,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互聯網+扶貧”合作備忘錄。
郭良才表示,“互聯網+扶貧”是我省探索的精準扶貧的新模式之一。今后,我省將大力開展電商扶貧,推進光纖、寬帶向貧困地區延伸,確保到2017年80%的貧困地區行政村通光纖,實現4G基站網絡全覆蓋。同時,依托阿里巴巴集團“千縣萬村”計劃,推動貧困縣建設高等級縣級運營中心,推動貧困村“一村一店”建設。省財政廳將對貧困村開設服務站給予每村6000元補助,對貧困家庭開設網店給予網絡資費補助、小額信貸等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網店經營業主給予創業就業優惠政策。我省計劃到2016年底,實現貧困縣全部建成實體特色館,貧困村電商服務站全覆蓋;到2020年,將培育50個“互聯網+扶貧”龍頭企業。
“‘互聯網+扶貧’讓貧困地區與市場對接真正實現了無縫隙!蓖跛鼐瘑T建議,政府要鼓勵發展面向鄉村的“草根物流”,扶持物流企業在貧困鄉村設立快遞代辦點。相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對扶貧項目工作人員開展培訓,示范龍頭企業也要注重練好內功,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政企聯動,共同探索好“互聯網+扶貧”路子。
(請登錄河北新聞網觀看本期訪談視頻)